
荆楚网(湖北日报)讯(通讯员 陈芳)40岁的患者小姜家住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。想起前几天自己从生死边缘被拉回来的激动人心的一幕,他还是心有余悸。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长期抛弃他的“老朋友”哮喘。今天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经历,能够给所有哮喘患者及其家人的心中敲响警钟。
1.从“习惯不适”到濒临窒息
上午 11 点9月30日,小张在工作中处理文件时,感到胸口有压迫感、喉咙发紧。作为一名有近10年哮喘病史的“老年患者”,他早已习惯了这种轻微的不适。
然而,这一次,他身体发出的警告却远远超出了你的预料。咳嗽突然剧烈起来感觉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掐着我的喉咙,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急促而吃力。当他的同事发现他时,他脸色灰白,嘴唇发紫,瘫坐在椅子上,他们赶紧将他送往医院。
十分钟后,小张被送往急诊室。当看到监视器上的数字时,医护人员都紧张起来。血氧饱和度处于危险的低水平,表明严重的急性哮喘发作。
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小张的呼吸逐渐稳定。他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了两天两夜,度过了余生。醒来后,张某感到害怕。 “我一直以为我很好。我断断续续地吃药。没有人能预料到事情会这么严重......”
2 常见误区:哮喘患者的“隐形杀手”
张的经历是许多慢性哮喘患者的典型经历。他们常常陷入以下误区:
1.无ASThma=康复:认为没有急性发作就意味着疾病已经治愈,他们未经许可停止控制药物(例如吸入激素),为下一次更严重的发作奠定基础。
2. 药物仅供紧急使用。您将姑息药物(如沙丁胺醇)视为万能药,仅在感觉不舒服时才使用它们,但您知道这只是“对症治疗”,并不能控制潜在的炎症。
3、年轻就是资本:我们利用年轻的时候养成了吸烟、熬夜等不良习惯,忽视了身体的第一个预警信号,如半夜醒来、活动力气下降等,忽视了定期检查。
许多人认为,哮喘发作时,只需喷药“休息一下”即可。没必要太当真。然而,医生明确指出,哮喘的本质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。哎呀。即使您没有症状,炎症也会悄悄损害您的呼吸道。
3 规范管理:为哮喘患者“救命”
哮喘是一种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完全控制的疾病。通过遵循以下“四个基本”,您将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、工作甚至锻炼。
一、用好“两大武器”,确定重点
控制器(每日卫报):通常是吸入性皮质类固醇。无论症状如何,都应每天定期使用。其使命是平息气道炎症并防止发作。
救济(急救先锋):如沙丁胺醇。由于它会迅速扩张气道,因此仅应在出现急性症状时使用。该药应随身携带,以备紧急情况使用。
2. 需要适当“健康监测”和治疗的疾病
我们建议使用峰值流量计进行日常监测。就像血压计一样,它客观地反映了反映气道通畅情况并记录哮喘日记,以帮助您和您的医生更好地了解您的病情变化。
3.定期“与你的医生合作”以优化你的计划
定期审查(建议每 3-6 个月一次)并非流于形式。为了实现个性化、精准治疗,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控制状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。
4.识别“风险因素”并主动规避
远离烟草、花粉、宠物毛发和冷空气等已知过敏原,积极预防感染、呼吸道疾病。
张的故事是一个警告。请记住,每次按常规方式服药,它就成为保护生命最有力的手段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调理哮喘,保护每一次呼吸,保护每一个生命。